接近懷孕的後期,媽媽一定都準備好待產包,緊張不安的等待寶寶的真正來臨吧!但對於不喜歡醫院、內診還有冷冰冰的生產環境的媽媽,現在更多會選擇的是悠閒的在熟悉的家中與家人圍繞下等待陣痛和生產,這就是「居家生產」!
看起來居家生產好像是西方傳來的新潮選擇,但回想一下,其實奶奶阿嬤以前的時候她們可沒有去做產檢、到醫院生產這選項唷!這個重新開始被注意的古老習慣,以它的自然、熟悉與舒適漸漸擄獲現代媽媽的心。
為什麼選擇居家生產?
許多助產師都相信生產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媽媽的身體天生就是適合孕育並生產寶寶的。懷孕生產不是病, 如果媽媽一切正常那麼這整個過程應該是很自然而不該被過度醫療化。統計指出,在荷蘭有將近 30% 的媽媽選擇居家生產。居家生產帶給媽媽的平靜和熟悉感,以及自然的生產過程,幫助寶寶出生後健康狀況更好,也能避免媽媽不必要的傷口如剪會陰或剖腹。
★選擇居家生產必注意!
雖然居家生產既自然又親密,同時可以避免過多的醫療介入,是非常推薦的自然生產方式,但絕對要注意並不是每個媽媽都適合的唷!媽媽需要經過醫師助產師產檢診斷,確定寶寶胎位正常而且健康、媽媽也很健康(例如沒有妊娠毒血症等等)才適合規劃居家生產。媽媽一定要記住,考量自己與寶寶的身體狀況才是做選擇的最重要因素!
▼居家生產的五個小提醒
居家生產的確是待產媽媽的另一個很棒的選擇,但在決定要投向居家生產的懷抱時,有幾點是媽媽要注意而且要事先準備的:
- 選擇好助產師,並增進彼此的了解。也能在產前讓助產師前來家中,先熟悉生產地的環境以及住家位置,以避免生產當天任何因為環境不熟悉的突發狀況。
- 要有助產師的備案-確認助產師有備援以免有突發狀況,或是要有去附近的婦產科生產的心理準備。
- 事前的準備很重要,媽媽能夠多收集相關資訊,同時維持足夠的運動以及增加肌肉強度,都是能夠給予產前的媽媽更多安全感也避免可能的問題發生的方式。
- 備好生產時會使用的物品,包括:氧氣、溫暖的毛巾、沖洗用的食鹽水、緩解宮縮不適的物品、防滑墊、軟墊、生產褥墊、殺菌洗手乳(家人要碰觸寶寶前必須使用)等。
- 了解住家附近醫療中心的地點,以便有問題時,可以立即被送往醫院處理。
▼同場加映:水中生產+LDR 樂得兒產房
水中生產:
水中生產是讓產婦在水中能得到身體及心理的放鬆,在待產過程中可用各種姿勢用力,藉由水的浮力減輕產程中疼痛的感覺,或利用各種刺激方式,讓媽媽感覺比較舒適,因而縮短產程,使生產更加順利。
★小叮嚀:水中生產需要設備的完善以及醫護人員專業的訓練,因此決定前要多收集資訊、仔細選擇並做好產檢,以避免任何未知情況發生。
樂得兒產房:
LDR 指的是 Labor(陣痛~待產)、Delivery(分娩~生產)、Recovery(恢復)。是多功能合一的新型產房,源於人性化訴求的醫療生產環境。將生產流程合一在同一個獨立的空間,同時親友可以在媽媽身旁陪產,希望能讓媽媽有在家生產的感覺。
★小 talk:樂得兒產房因為獨立且具隱私性的設計,費用會較一般生產高。若無法嘗試居家生產卻又希望能有隱密放鬆並居家安全感生產環境的媽媽,樂得兒產房也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居家生產不只給予媽媽在自己熟悉環境下的安全感,同時在家中自在的走動坐臥、飲食補充能量都是讓媽媽能夠安心的面對即將到來的小生命。尤其是寶寶出生後可以馬上在媽媽身邊,學習吸吮母乳並獲得安全感,這是在醫院生產最難辦到,也是居家生產最人性化的部分。但即使是選擇在醫院生產的媽媽,多收集資訊再做決定仍然是很重要的!因此面對剖腹產或是打無痛分娩的選擇,都希望媽媽能在陣痛來襲時,還能努力保持決定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