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告知的15個剖腹產理由分析

1.57

據最新統計目前台灣剖腹產率接近39%,居“世界第二”。很多學者專家認為奪得這個“第二”醫院有不小的責任,“很多產科的醫生、護士利用訊息不對稱,有意無意地誘導產婦選擇剖腹產,放棄順產。”這當然是由於健保幾付的壓力,剖腹產的費用與便利性遠高於順產。但隨著優生優育知識的普及,很多準媽媽都知道了自然分娩的好處,那麼作為一個待產婦或家屬,對醫院告知的理由自己要怎麼分析呢?

  ■理由一:頭胎是剖腹產

  研究證明第一胎是剖腹產,並不是說以後再生孩子也一定要剖腹產
假如第一胎剖腹產的原因是因胎位不正,羊水太濃稠,胎兒心跳不佳等因素,那第二胎自然產的成功概率可達80%~90%。如果第一胎選擇剖腹產是因為骨盆太小、產程遲滯,那第二胎自然產將有高達60%~70%的失敗率。

第二胎是否採取剖腹產還與第一胎剖腹產的手術方式有關。第一胎採取子宮橫切手術,第二胎自然產發生子宮破裂的概率約為0.5%~4%﹔第一胎採取直切或倒T切法,第二胎子宮破裂的概率約為9%。總體上來看,有60%~80%嘗試剖腹產後陰道自然分娩的女性最終能夠順產。

美國婦產科學會認為:

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和社區母嬰醫學照護共識 初次剖腹產的安全預防 中

這篇文件是由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和社區母嬰醫學透過Aaron B. CaugheyMD,PHD

Alison G.Gahill,MD,MSCI;Jeanne-Marie Guise,MD,MPH;and Dwight J. Rouse,MD,MSPH

這份資料是關於臨床和科學的前瞻性嶄新的婦嬰照護變革的最新發表,不應該排除在婦嬰照護常規外。臨床的變動必須以病人個別性的狀況和機構的規定來調整。

本文翻譯摘錄自ACOG,供婦女最為預防剖腹產參考

原文請參考如下:

認識居家生產,寶寶卸貨的另一好選擇!

接近懷孕的後期,媽媽一定都準備好待產包,緊張不安的等待寶寶的真正來臨吧!但對於不喜歡醫院、內診還有冷冰冰的生產環境的媽媽,現在更多會選擇的是悠閒的在熟悉的家中與家人圍繞下等待陣痛和生產,這就是「居家生產」!

看起來居家生產好像是西方傳來的新潮選擇,但回想一下,其實奶奶阿嬤以前的時候她們可沒有去做產檢、到醫院生產這選項唷!這個重新開始被注意的古老習慣,以它的自然、熟悉與舒適漸漸擄獲現代媽媽的心。

生產產兆的認識

banner3-5

懷孕 37  週以後就進入待產階段,臨產分娩前通常有幾大易辨識的徵兆,也就是「產兆」,我們常聽到的落紅、破水、規則的陣痛都是,這時候就應該要冷靜下來,自己觀察自己身體的變化最少半小時,再依據自己的生產計劃,和自己生產醫院產房、助產師或陪產員電話聯絡告知所觀察到的產兆,討論進醫院的時間或碰面的時間,等待分娩的到來。

給即將成為新生寶寶爸媽的你~

52aa4caa58188.preview-620

新生寶寶要的是………………………………

作為新手爸媽,學習成為新手父母的知識包羅萬象,到底哪一種最適合自己和孩子,往往是最令父母無所適從的。

只是我們都忘記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寶寶的期待是與生俱來不需要學習的。全世界所有嬰兒的本能都是一樣,幾千年來都不曾改變。嬰兒不是全然無助的,相對的他們對於新誕生的世界具有高度的適應能力。當我們改變他們的世界時,只會讓他們適應得更困難。

孩子的期待….

我懂你可能不希望用傳統固定一種方式教養我,請從了解我對於生命開始的“期望”會是一個很好的開始。